点击
搜索 / Search

已经添加了些补充,补充见文章最后。

写完别人才到告诉我和之前豆瓣的那篇文章有些相似。 其实对于那篇文章我只是粗略看到『我们透过景框来看动画里面的世界,这个固定长镜头限制了我们的视界,景框外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神秘的。 』就没看下去了。 结果今天一看发现,诶嘿,后面对两段对话的分析还真的很相似。,不过具体的思路还是有些不同的。
这次我用了GIF动图,我觉得这样还是更加直观一些,一时可以看到流动的时间,二是可以看到画面的运动。当然没有声音,不过在我们不是分析声音的时候,只是专注于视觉元素的分析的时候,这样反而是有效的。因为你的注意力不会分散到声音上,将其全部倾注在画面上。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吧。

放浪息子#02 10'47''~10'48''

在这里,高槻和千叶因为九个月前的吵架而现在关系处于一种冷战状态,相互不搭理。而佐佐和千叶是好朋友,同时和高槻玩的不错。由于她们的冷战,她们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佐佐不知道如何让她们和好,所以就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

好的,我们现在知道大概的情节是怎么样的了,我们在来看看画面来如何表现她们之前互相排斥、没有交流的尴尬处境。

屏幕里面角色的心理距离的方法之一是通过角色所处空间的分离来体现,这里是通过构图分割角色们所处的空间,来表现她们之间疏离。构图如何分割空间具体来说就是背景画面中的两条直线咯,这两条直线分割了画面的空间,而且也用颜色(黄蓝黄)进行了更一步的强调。

通过角色所处空间的分离来表现角色内心之间的距离,还有一个十分有力的例子。那就是戴锦华老师的电影公开课《简·爱》— 用光写作与文学改编这一集之中所提到的『分享画面空间意味着分享心灵空间』这一影视原则。当然在我分析这个镜头的时候,我还想起了戴爷的这短话,并且结合这个例子我将其总结了一下。如果没有耐心看她的公开课的话,我在这里引用一下。(当然我本人还是十分推荐她的公开课的。)


好莱坞的五镜头法十分简单粗暴,那就是先给两人全景然后你一下我一下的互相切。(关于五镜头法可以看看木鱼的视频)

五镜头法算是比较普通的常规的视听语言,但是电影人在常年的工作之后又越发地觉得它没有那么简单。在这个截图里面展示了简爱和罗切斯特两人的『空间的分离』到『空间的分享』的过程,用人话说就是『分立空间的对切镜头』到『分享空间的过肩镜头』。在故事的开始,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地位和阶级各方面的差别,他们之间是不共享空间的,具体表现就是分立的对切镜头的使用,而罗切斯特向简爱表露内心的时候,他们开始共享空间。这种画面转变和叙事里两人的内心距离的变化是十分同步的。

好的,接下来的镜头就比较好解释了。其实在写文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下面镜头中高槻和千叶谈话中两人空间所处空间的分离。在写文的过程中渐渐发现了这一点。

接下来千叶和高槻在9个月前的对话,我将其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介绍下剧情吧,这里是千叶找到高槻就是想说些对她不好的话(千叶够直接),千叶首先告知高槻她知道二鸟已经向高槻告白的事情,还有自己喜欢二鸟的事情。然后气氛稍稍有些凝滞、压抑、尴尬。而在千叶一番直白地表达对高槻的讨厌之后,高槻也爆发了,吼着说『我也最讨厌你了!』。

PART I

放浪息子#02 14'09~14'50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这段对话的总体的色调,是偏向蓝色这样的冷色调。之后我会和之前二鸟和有贺(好像叫这个名字)对话的场景做对比。当然不能排除制作组在色彩设定的时候考虑到高槻比较男孩子气这一点,而将房间的设定为蓝色的主调(一般印象中蓝色代表男孩子,红色代表女孩子。)

然后看这段的分镜,分立的对切镜头,话题开始的时候就有一种微妙的隔阂感的原因就是这里?

当然如果套用前面的那个『分享画面空间就是分享心灵空间』的影视原则的话,那确实可以这样解读。剧情上也说的通,她们其实也是相互讨厌的(但是千叶这个孩子虽然直话直说但是有时候却会面不改色的撒谎,但是也不像是撒谎,就暂且认为她是讨厌高槻的。),不是十分亲密的关系。

PART II

放浪息子#02 14'50''~15'50''

(由于LOFTER 传图的大小限制我将这段分成了两段)

在这段,画面想比之前有了变化,她们开始共享空间了,但是这段的画面变化极少。

这里的镜头全是远景,景别基本没有变化。

人物成L字形排列,而且机位如下图所示。


(用AE画还真是蛋疼,一度死机然后重新画。艹!)

也就是这四个机位变换着切,这样切有啥效果呢?

这样切镜的结果是画面基本构图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尽管在一直切镜,但是画面变化基本不大,给人一直静态的凝滞的感觉,而且全部是固定远景镜头,更是加强了这种低情绪的静态的感觉和氛围。

假如,如果我为了活跃下这段话的气氛,我可以通过切出拍场景中的小道具或者丰富一下拍摄的视角来丰富画面的变化。但是监督这里没有这么做,我想这样做的原因还是为了更好的让视听语言配合叙事,让故事更好懂。

PART III     15'50''~16'15''


好的,画面再次变化,开始就切了一个十分短的高槻手锤桌的特写。注意,这里是这个场景中第一次用特写,前面都是中景和远景,这里第一次用的特写就格外显得有力。

而故事中高槻终于受不了毒舌千叶的抱怨,爆发了。(叙事和视听语言是同步的,这里不再赘述)特写将情绪一下子就提高了,变得激烈起来。之后的几个镜头也都一般是特写+中景为主,就画面的情绪来说总体还是比之前高上不少。画面的变化而变得剧烈起来,特写-中景-特写-远景(俯)-特写-特写这样的配置,强弱强弱强强的视觉强度变化(特写的视觉强度>>远景的视觉强度)更是表现了动态的高情绪的爆发的气氛和氛围。

放浪息子#02

这段的色调和之前的片段对比,这里偏向明暖的色调,有一种温馨明亮的气氛。

而这里的景别变化也比较丰富,并不像之前比较静态的固定的景别配置。

其他的不细说(其实是我不想说了,一上午都在写这个,饭都还没吃=-=)。

补充:

给一位朋友看了之后,提出了一点意见,贴在这里补充下。

                            关于例2 PART I AND II

alexcycl :

两人谈话的全景我觉得分享空间这一点不太重要,或者说我觉得这些成型的标准说法都是看情况才拿来解释的,另一个类似的是从爱森斯坦那个年代就说斜线的情绪更强、不和谐,实际上和谐的斜线很多。单说这里,分享空间没发挥作用。

几个全景的切镜,我觉得这里不是低情绪的,虽然是静态的。说到运动,明显的运动是摄像机的运动和角色的运动,但就像我之前那篇分析里提到的,安静地表现强烈情绪是可行的。从平衡构图到不平衡构图,跳轴,镜头之间很突兀的硬切,等等,不叫运动的话就叫变化吧,这些可以静态(或者某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动态,但与直接的运动的动态是不同的)地呈现情绪。在这里,人物位置在不同镜头间跳跃到或左或右,沙织的声音在左声道、右声道之间跳跃,给人以突兀感,强调了沙织的话的强烈伤害。

我:

『几个全景的切镜,我觉得这里不是低情绪的,虽然是静态的.......』 这段的分析,我当时确实注意到了跳轴,也感受到这种突兀的硬切,但是当时我更在意的是他们的机位的设置,因为你即使跳轴切的话,还是有十分多的机位来选择的,但是监督却选择了四个互相成九十度的机位来互相跳轴切换。这种的机位的设置带来的是画面的大体上静态感。 但是那个时候确实有些忽视了跳轴这种打破空间连续性的做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对来说是强情绪的。

对于一个对话的场景,那么调轴比较多的剪辑方式(就像千叶和高槻的对话场景)就一定是强情绪的吗?这里虽然要考虑剪辑,但是机位的设计对于画面的变化的影响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还有就是对于声音的分析(这里我并没有提及),其实这些元素一个个分析起来都比较容易,但是如果出现他们的效果不同步一致的时候,那么就有些复杂了。 在这里我仔细想了想,剪辑上是强情绪的(打破空间连续性的剪辑),然后再这种打破空间连续的剪辑上,却是采用了少变化的机位的设置,这里并没有让这种越轴镜头发挥最大的作用。

也就是说没有将那种强情绪更加进一步的放大。这似乎有一种微妙的平衡? 这种情况和之前在情绪激烈的场景中用远景的情况有些相似。 说了这么多,我来总结下,这段戏外看波澜不惊,实则波涛汹涌。 (其实总结的也不是很好,我的意思就是想说 这虽然是越轴镜头比较多的段落,但是这个段落又不是讲越轴的强情绪最大化的越轴。)

             关于纱织的谎言

alexcycl :

沙织虽然事实上有撒谎,但其实撒谎不是其意图。我一开始理解她很费劲,后来发现只要按情绪来解释就好了,沙织是一个很感性又任性的人,基本上她的话里有潜台词的时候,潜台词都没法按理性解释,只要想想她的情绪和愿望就说得通

分镜:青木英

声明: 本站所有图文遵循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共享 协议.
转载请注明转自 ershiwo的私人研究所
标签:

Related Posts

0 Comments

难得的沙发不来一发吗?!